中日围棋擂台赛40年 为什么人们还是忘不了聂卫平?

2025年11月18日 新浪体育综合

  来源:聂卫平围棋道场

  11月15日,中日围棋擂台赛40周年纪念赛在北京举行。本次纪念赛活动由棋圣聂卫平发起,吸引了包括棋界、文艺界、商界、媒体界等近百位社会各界的围棋爱好者参加。


  为什么要纪念一场40年前的赛事?这是因为这场赛事的意义实在太特殊,过程实在太跌宕起伏了。40年前,日本围棋实力强劲,那种出自骨子里的自傲,让他们对中国围棋的发展不屑一顾,并在赛前就充满了嚣张与狂妄,直言“到淡路修三为止(就算中国队胜利)”“输了就剃光头”等等,对中国棋手、对中国人毫无尊重可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队在1984-1985年的擂台赛上拼尽全力,击败了日方多位棋手,然而日方小林光一的六连胜,又让局势一路再度逆转,最终,中方主将聂卫平顶住了压力,接连战胜日本队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三位顶尖棋手,打破了日本围棋高高在上的姿态,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围棋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为当时处于复兴期的中国打下了一剂良药。

  聂卫平在第一届擂台赛胜小林光一、加藤正夫、藤泽秀行;第二届擂台赛接连战胜片冈聪、片冈聪、酒井猛、武宫正树、大竹英雄,实现中国队二连胜;第三届、第四届擂台赛接连战胜加藤正夫、小林觉、依田纪基、淡路修三创下擂台赛11连胜的纪录。

  1988年3月26日,在祝贺中国围棋代表团取得第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三连胜的庆功会上,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李梦华向聂卫平颁发了“棋圣”称号,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位被官方认证的“棋圣”,这彰显了那段岁月里聂卫平获胜的不平凡。

  然而40多年过去,很多年轻人心中认为当年火爆全国的中日围棋擂台赛不过是一次历史事件,不了解棋圣聂卫平、中国一代棋迷们所经历的一切,而如今,借着中日围棋擂台赛4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们也不妨重回40年前,回到聂卫平的视角,体验他当年所经历的一切,或许我们就能明白,这场胜利,对于当年所有中国人来说,为什么如此特别。


  01

  这是一场对中国人来说不能输的棋

  一位职业棋手一生中要经历无数的对局,但能影响他们一生的的棋局不过是那一两局棋,不止一位围棋世界冠军在采访中回忆他们决赛中输掉的棋局,他们形容那是一种冷冰冰的,让人在深夜里都后悔自责,难以入眠的切肤之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的话,那么聂卫平九段40年前所背负的,绝不只是他一人的成败,作为中国队压箱底的“主将”,他所背负着的更是全国棋迷,甚至全国人民的期待,这样大的包袱,寻常人哪怕是坐到桌前便已手脚麻木,更何况进行一整天高强度的思考了,而聂卫平却在乱局中坚持了下来。

  198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六年,在十年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经济可谓百废待兴,而我们的邻居日本在经历战后30多年的重建后,彼时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在各个领域彰显着自己的影响力,中国人民虽在物质上较为匮乏,但更需要振作的是人民的精神与自信,而这一场围棋擂台赛,正是两国精神上的激烈交锋,无论是对于聂卫平还是中国人民来说,这都是一场不能输的棋。

中国最早的一批世界冠军们,都诞生自80年代

中国最早的一批世界冠军们,都诞生自80年代

  客观来说,当时中日围棋的差距是存在的,而且还不小。1973年,中断了8年的中日围棋交往重开,56局比赛,中国棋手14胜2和40败。惨烈的战绩让日本人在赛前充满了嚣张与狂妄,直言“到淡路修三为止(就算中国队胜利)”“输了就剃光头”等等,对中国棋手、对中国人毫无尊重可言。

加藤正夫回忆三人剃光头言论

加藤正夫回忆三人剃光头言论

  基于中日之间不可言说的种种微妙关系,赛前中国棋手们都是心里憋着一股气的,然而真到了场上,日本棋手们的强大依旧不可忽视,尽管有江铸久七段在前期的五连胜的小高潮,但当日本人请出小林光一后,一波六连胜让他直接见到了中国队的地底牌——主将聂卫平。

  一边是气势如虹的小林光一,甚至是在他之后加藤正夫、藤泽秀行,另一边是背水一战、背负一切的聂卫平,一切就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中拉开了帷幕,而聂卫平更是一肩扛下了所有。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02

  战胜小林光一,聂卫平:“我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2018年,邓亚萍对聂卫平进行了一次专访,她问聂卫平自己是否还记得当年与小林光一的决赛棋谱,而聂卫平则自顾自地开始摆起了棋,他回答道: “每一步。”

采访中,聂卫平亲手复原与小林光一棋局的每一步

采访中,聂卫平亲手复原与小林光一棋局的每一步

  对于当年的赛前种种,聂卫平的回忆就是最清晰地描述:

  “这次是擂台赛东飞时最冷清的一次,那风雨更是增添了几分凄凉。后来新体育杂志社总编辑郝克强在报道里说,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而我却因为这行色的冷清,反而没有了压力。我对郝克强说:‘对小林,我有信心,要再赢加藤,怕精力顶不住。’老郝说:‘赢了小林,我们就胜利完成任务了,这是原来定的指标啊!’,的确是这样,这是原来定下的目标:调出小林光一算基本完成任务;打败小林光一就算胜利完成任务;打败加藤正夫是大胜利;打败藤泽秀行,那是特大胜利了!”

  面对这位从未输过中国棋手的小林光一,聂卫平为了鼓劲还特别穿了一件印有“中国”二字的红色运动衣,而非传统的西装,聂卫平赛后解释说,这是为了给自己鼓劲,激励自己的斗志。

身穿中国二字短袖出战!聂卫平直面小林光一

身穿中国二字短袖出战!聂卫平直面小林光一

  当然,围棋并不是仅凭斗志就可以取胜的,面对小林光一,聂卫平虽然如愿以偿地猜到黑棋,并按照事先在棋盘上摆过无数次的棋局进行布阵,然而面对聂卫平的布局,以及左侧凶猛的打入,小林光一却在长考后选择了脱先,一手反客为主,让人感受到了这名日本超一流棋手的独到之处。

  面对日本棋手的猛攻,聂卫平顿时感到头晕目眩,由于自身心脏的先天性缺陷,他在高强度的计算中,心脏每分钟跳动超过170下,对人的身体来说,这是一种极高强度的负荷,甚至有直接昏厥的风险,而当时进入中盘的激烈厮杀后,聂卫平再次遭遇缺氧,在关键手落子前,他感到很不舒适:

  “比赛进行到下午,中盘恶战开始,小林光一想分断我两块棋。我默默思考着对策,但就是想不出妙着,我想我该吸氧了,便去开氧气瓶。其实开这个氧气瓶并不复杂,由于我满脑子全是棋,把来之前学会的开瓶方法全忘了。

  我赶紧走到棋桌前接着下棋,结果弈出一步罕见的废棋。华以刚一看着了急,结果他由于紧张也忘了开瓶方法,幸亏随行记者、新体育杂志的张家圣救了驾。

  我吸氧后感觉头脑清醒多了。我一看形势的确是紧张了,前半盘我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优势,眼看就要烟消云散了。我开始思考扭转局面之策,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我也搞不清思考了多长时间,抬头看了看表,已经用去约一个小时了,但我还是没有想出万全之策。我先应付了一手,想利用小林光一的思考时间继续去想。后来,我决定选择一条虽然很危险,但对方也容易犯错的路。”

  危机形势下,聂卫平选择了铤而走险,而小林光一反而举棋不定,随着一手缓手下出,比赛局势彻底偏向了聂卫平,面对优势,聂卫平又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不急不慌地收官,并最终以2目半的优势,赢得了这场备受瞩目的棋局。

  赛后,小林光一不住地自责,“太奇怪了”“真不像话!”,诸如此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他口中说出,以致于他最后对记者说,“今天我无法与大家(棋迷)见面。”,神情十分痛苦。

  面对这样的大胜,奇胜,聂卫平的胜利无异于当年平型关大捷一般,打破了小林光一不可战胜的神话,赛后面对记者的采访,聂卫平平静地说道:

  “我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03

  战胜加藤正夫,国内的围棋开始热起来了

  虽然战胜了小林光一,但日本人骨子里对中国人的傲慢并没有收敛半分,在比赛开打前,日本工作人员甚至已经将“庆祝会”的横幅挂在了赛后的酒会上。

  面对这样的局面,聂卫平再次以雷霆之势战胜加藤正夫取胜,请出了日本队最后的主将——棋圣藤泽秀行。

聂卫平战胜加藤正夫

聂卫平战胜加藤正夫

  而聂卫平在回忆里称,这盘对阵加藤正夫的棋局,是他一生少有的“杰作”:

  “加藤正夫的棋在日本以能攻擅杀著称,被称为‘刽子手’、‘天煞星’,但我并不很怵他。倒不是因为加藤还是四段时曾输给过黄德勋七段,他还是七段时败给过陈祖德,而是因为他这种棋风,我觉得比小林光一那种扎扎实实的棋风好对付些。

  这盘棋我下得得心应手,有如神助,是我职业生涯中少有的杰作。这样的大仗,一共只用了六个小时便结束了战斗,下午4 时半即终局了,我以4目半之优获胜。”

  聂卫平的这场胜利,与其说是他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胜利,在下完这盘棋后,聂卫平乘坐飞机返回北京,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受到了如同世界冠军般的接待,国人们在看到赛场上他如“旋风”一般的胜利后,纷纷欣喜若狂。

  “没想到回国时,我会受到那么隆重的欢迎、时任国务委员方毅、前国务院秘书长金明、时任石油部部长唐克都来了。我们的飞机晚点了1个多小时,到北京时差不多是晚上10点半了。这些领导硬是等了一个多小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就算是世界冠军回来,也就是这么热烈了,而擂台赛还没有最后结束呢。

  这之后,我又经历了好几次平生没有见过的热烈场面:在北大、清华,热情的学生们把我抬起,在校园里游行;在各个大学举行的报告会,会场每次都要超员,过道里,窗台上都坐满了人。

  向北京围棋爱好者回报的地点选择在首都最大的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我开始真担心,那么大的场地,坐在后边的人怎么看清棋盘吗?谁知不但票被抢购一空,而且秩序也出奇地好,偌大的场子里鸦雀无声,而门外还有许多人在等着退票。”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都是日本人技高一筹,这对于广大的中国棋手、棋迷们来说都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事实,而聂卫平的胜利,意义不仅在于他请出了日方主将,有了创造历史性时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中国围棋再次兴盛起来了,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再次因关注而复苏,我们无意比较胜利的意义,但此次战胜确实叫醒了一个沉睡百年的巨人,当中国人重新关注围棋,历史的车轮也开始转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04

  聂卫平:这盘棋我要是输了,就是中国围棋的千古憾事

  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刺激着全体中国人的神经,当聂卫平将要在1985年11月20日对阵藤泽秀行时,他接受到的是最高的礼遇,也是最沉重的压力。

  中央电视台首次电视直播围棋、时任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方毅亲送国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送网球拍(为了让他保持精神),以及万千棋迷们的翘首期盼,都让赛事氛围成为了前无古人,并且很有可能后无来者的高度,这样的重担,一番棋的胜负难料,让聂卫平再次扛下了山一样的压力。

  “虽说大家鼓励我说,输了也是英雄,但我自己知道,要是真的输了,在中国围棋界,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都将是千古憾事。”聂卫平回忆说。

聂卫平回忆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棋局

聂卫平回忆说,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棋局

  二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一黑一白间谱写着这场中日围棋间的最后篇章,在对局过程中,聂卫平再次紧张到吸氧,但他仍然坚持了下去,北京的11月寒风料峭,而在体育馆内他却因思考而热得脱掉了衣服,手中还止不住地扇扇子,棋局之激烈远非人们所能想象。

  往前一步,你将接受所有人的欢呼,中国人的精神将得到极大的鼓舞,而往后一步,虽然不会有人怨你,但同样会成为很多人一生也忘不掉的遗憾,在这样的压力下,聂卫平选择沉浸于棋局中,一颗子一颗子地落着,他在谱写属于我们中国围棋自己的故事。

  最终,聂卫平以1又3/4子的优势取得了获胜,日本棋圣藤泽秀行很有风度地起身跟他握手,聂卫平激动地与他回握……

毫无疑问,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毫无疑问,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虽然两位棋手面带微笑,但赛场内外早已炸开了锅,在北京,无数大学生涌上街头,开始庆祝、宣扬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电视机、甚至收音机前的无数观众,也都为此而欢呼雀跃,这场胜利对国人的精神来说,是一剂无与伦比的兴奋剂,这场胜利在嚎叫,在疾呼,在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着的民族自豪感,在宣扬着我们中国人夺回了围棋发源地的荣耀,它来得是那么地热烈,以致于狂欢持续到了第二天的清晨。

  而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内,聂卫平与其他日本棋手在一起庆祝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圆满闭幕,他向藤泽先生表现出了感激之情,在擂台赛前期,藤泽先生一直为中国棋手介绍日本棋手们的风格特点,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无国界交流棋艺的风格,让他感到十分敬重:

  “从个人感情上说,我真希望他能赢下这盘棋,但这是 “两国交兵”,我不能辜负大家的嘱托、前辈的期望。但我也绝不能因为这历史性的突破,面对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有半点失礼。”聂卫平回忆说。

  05

  这场赛事本身,就是中国围棋腾飞的标志

  很多当代的小棋手们并不了解这场比赛的意义,似乎这只是当时年代下的一场重要比赛而已,但对于许多60、70、甚至是80后棋手来说,那是属于他们难以遗忘的年代记忆。

  在中日围棋擂台赛获胜后,围棋、文学、排球成为了大学生们最常提及的话题,无数人因为聂卫平而接触围棋、学习围棋,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围棋热。围棋不再仅局限于地方发展人才,进入体校选拔,而是真正开始成为全民运动,棋馆也与茶馆共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中国围棋的基因开始真正地活跃起来了。

  40年前的那一场胜利,他不仅是属于聂卫平的,更是属于几代人的,我们如今的许多围棋老师们,都是因为那场胜利而有机会接触到围棋,而这些老师们,又将这份对围棋的热爱一代代地传递至了今日。如今,中国每年有超过200万的新增围棋人口,而当年的那场擂台赛,正是点燃这场燎原之火的第一粒火种。

  如今,以高市早苗为首的日本右翼再次抬头,他们疯狂对中国叫嚣,正如同当年的日本围棋一样,在1984年,聂卫平的出现是力挽狂澜的,但如今的中国,本身即是力量,本身即是狂澜,在时代的巨大浪潮下,在中国崛起的巨大浪潮下,一切都终将被我们战胜,正如40年前一样。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它?为什么我们总对它念念不忘?因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