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在传承与交流中激发围棋的文化属性
2025年11月04日 新浪体育综合
10月31日,2025年“阳明杯·北极熊”中日韩围棋精英邀请赛开赛。作为此次赛事的主要推动者,常昊现身贵阳,在开幕式上发言,与贵州省、贵阳市的相关领导座谈,并在11月1日的围棋进校园活动中,向贵阳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棋经历。

  作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快节奏、高频率的出差占据了他大部分的生活,虽然此次只能在贵州停留2天,但他也尽可能多地参与赛事活动的各项交流,为推动更多国际围棋赛事长期落地贵阳做准备。“今后我应该每年都会来贵阳。”言语中,常昊流露出对未来与贵阳加深合作的期待。
常昊曾说,贵阳是他的“福地”。从摆脱“心魔”成长为围棋迷眼中的“韧圣”,到如今作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推动围棋发展,常昊人生中有几次重要节点似乎都与贵阳这座城市有几分关联。此次再回“福地”,常昊敞开心扉,不仅解读了将阳明文化与围棋文化结合举办国际赛事的目的,也谈论了他对当下中国围棋普及与发展的思考。
“福地”贵阳伴随“韧圣”成长
1998年,22岁的常昊第一次来到贵阳。那时的他年少成名,作为中国围棋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与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在中国围棋四强赛中同场竞技。3年后,他现身中国贵阳国际围棋文化节,作为嘉宾与市民进行车轮战表演,并见证了4002人同时对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

  而令他印象更为深刻的是2004年9月,第五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半决赛在贵阳举行,常昊对阵比他年轻10岁的韩国棋手宋泰坤。此前的5年里,常昊在“富士通杯”“应氏杯”“三星杯”“丰田杯”等各大国际围棋赛事的决赛上连续摘得亚军,迟迟未能实现夺冠夙愿。在贵阳举行的“应氏杯”半决赛,将决定他是否有资格再度向世界冠军发起冲击。
“第一盘我输掉了,第二盘赢得比较轻松,但到了第三盘就有些一波三折。”如今回想起那场半决赛第三局的对弈过程,常昊依然记忆犹新。执白的常昊在序盘取得较为明显的优势,但在中盘时,宋泰坤逐渐追上势头,而常昊思路有些混乱,差点全局崩溃。后来,在常昊的长考中,或许对宋泰坤的心态也产生了动摇,最终实现逆转,常昊成功闯入决赛,并在后来于2005年举行决赛中,成为第一个拿到“应氏杯”冠军的中国棋手。经历了“6连亚”依旧不屈不挠最终夺冠,他也因此被围棋迷们封为“韧圣”。
“心学”与围棋交融加深文化属性
“6次亚军至少有3次都是因为太渴望赢了,这也可视为一种‘心魔’。”谈到“应氏杯”的取胜之道,常昊认为是“放下”成就了这个冠军,“有夺冠的理想非常正常,但处理不好这种情绪就会形成太大的压力,无法把精力集中于棋盘上。”
那时的常昊是中国备受期待的年轻棋手,但直到第五届“应氏杯”前两个月的“丰田杯”决赛上,他都依然未能破除亚军的“命运”,人们的期待一次次落空,他对自己也差点产生了怀疑。不过,仅隔了2个月,常昊就成功捧起宝贵的“应氏杯”冠军奖杯,在他看来,这和自己充分的备战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充分并非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而是体现在破除心中杂念上。”常昊说,那次“应氏杯”决赛,他又回到了儿时痴迷围棋的最初状态,抛出一切杂念,一心专注于棋盘上,周围的一切都不再对他产生影响。

  阳明心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念:“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这场令常昊“涅槃重生”的“应氏杯”决赛,也让常昊破除了他的“心中之贼”,他说:“到现在我都还十分怀念那次比赛。”
如今想来,这次比赛经历恰好实现了常昊在“心学”与围棋交融的实践。如果说,这首次的实践是“无意为之”,那推动2025“阳明杯·北极熊”中日韩围棋精英邀请赛的举办,则是有意识地以两种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围棋文化在国内的普及。
常昊一直认为,“围棋不仅具有竞技属性,还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和教育功能。”因此,这次赛事活动在他看来,也不是单纯的胜负之争,“以阳明先生的名字来命名,能更好地传递本次赛事的文化属性,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用围棋的“中国智慧”吸引青少年
2023年,常昊升任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他坦言,过去这两年一直在适应新的角色,“学着从管理的角度推动中国围棋发展,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
青少年围棋的培养,正是他诸多工作中的一大方向。此次2025“阳明杯·北极熊”中日韩围棋精英邀请赛,除了4场对弈之外,还有5项子活动,其中就包含“围棋进校园”活动。而在过去多年与贵阳的频繁接触中,常昊也看到了这座城市围棋氛围的变化:“这些年,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贵阳开展了不少围棋活动,围棋推广一直有所成效,我认为充满国际发展的潜力。”
在这样浓厚氛围之下,常昊认为对于青少年围棋的培养可进一步激发其文化属性,提升围棋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围棋不仅是一种智力运动,我认为它更宝贵的是提供了一种中国智慧,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素质培养。”在常昊的个人经验中,他深切感受到学习围棋对逻辑思维能力、全局观的塑造,以及对待输赢时的心态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在11月1日的“围棋进校园”活动中,他也将自己的个人经验向孩子们分享。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丽
编辑/胡家林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