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围棋赛前世今生:有人逆天改命 今展项目活力
2025年09月10日 新浪体育综合
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个人、双人)预赛在上海市奉贤区大船酒店圆满闭幕。可能有人会困惑,为什么一这项比赛如此备受关注,就连近期放弃了很多国际大赛的柯洁都会全力参赛。
在新中国围棋发展历程中,全运会围棋赛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承载着棋手们的命运转折,又见证着围棋项目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时光回溯到 1975 年,第三届全运会的围棋赛场成为了改变聂卫平命运的关键舞台。彼时,聂卫平还在山河农场“务农”。全运会围棋赛的举办,给了他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契机。在那届比赛中,聂卫平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阶段更是全胜,以 14 连胜的惊人战绩获得冠军。这是聂卫平第一次获得重量级赛事冠军,而且是第一次在正式比赛战胜当时国内第一高手陈祖德。他后来回忆,赛后自己 “腿都软了”。
这次胜利,让聂卫平从山河农场成功“转岗”,开启了他辉煌的围棋生涯,也让他逐渐成长为中国围棋的标志性人物,为日后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创造奇迹奠定了坚实基础。有趣的是,上一次全运会围棋赛在上海举办恰好就是五十年前,聂卫平逆天改命的那一次。
全运会对围棋项目的意义,远不止成就了个别棋手。第一届全运会围棋赛,堪称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围棋赛,让围棋在地方体育管理部门得到重视,各地开始着力培养围棋人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曾说,因为全运会,中国拥有了职业围棋队,拥有了第一批职业棋手,甚至认为全运会 “对于围棋有再造之恩” 。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中断后,随着国家体育战略的转型,围棋在 2017 年借助全运会创设群众比赛的契机,再次回到全运会大家庭。如今,围棋已连续三届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全运会群众比赛正式项目,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围棋运动的高度重视。
当下的全运会围棋赛,已然成为展现围棋项目活力的绝佳窗口。以正在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围棋项目(个人、双人)预赛为例,9 月 8 日到 10 日,在上海奉贤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行业体协的 37 支队伍、233 名领队教练及运动员汇聚一堂。他们在 3 天的时间里,以棋会友、以棋启智。
此次比赛设男、女个人公开组、男、女个人业余组和混合双人业余组五个组别。参赛选手年龄跨度极大,最小的才七岁,充分体现了围棋项目受众的广泛性。赛场上,既有上海籍围棋世界冠军王星昊等数十名顶尖高手,也有众多怀揣热爱的业余爱好者。这种专业与业余同场竞技的场面,正是 “全民全运” 理念的生动写照。
全国运动会作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强的综合运动会,其群众赛事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和 “全民健身” 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全运会围棋赛为广大围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顶级的竞技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在更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
从这些参赛的业余爱好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围棋在大众中的勃勃生机。青少年棋手们代表着围棋的未来,他们在全运会的赛场上积累经验、磨炼技艺,为围棋事业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各个行业体协棋手们的参与,则体现了围棋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影响力,展示出围棋融入大众生活的多元场景。
围棋,这一蕴含着中华文明深厚底蕴和无穷智慧的古老项目,在全运会的舞台上,既书写着过去棋手们逆天改命的传奇故事,又展现着当下项目的无限活力。相信在全运会的持续推动下,围棋运动将在中华大地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吸引更多人投身到这项充满魅力的智力运动中来。
(文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