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有: 羡慕棋手!对“卞相壹负崔精后流泪”有感

2022年11月07日 新浪体育综合

  转自微博:汪有


  这几天围棋出圈,看首页转卞相壹九段输给崔精九段后,流泪自扇耳光的视频。

  点进去一看转发评论,都在喷“男宝心理承受能力不行”,“男的不适合智力运动”、“男的输给女的破防了”。

  我完全理解这些转评。

  毕竟围棋有门槛,但骂男宝没有门槛,那就都来骂男宝呗。

  手里拿个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这么一理解,“耳赤之妙手”就是男宝急了,脸都红了;

  “呕血之名局”就是男宝破防了,你看都吐血了。

  多简单。

  我只能说,围棋,从来都是这么残酷、把胜负推到极致的竞技运动。

  每个有所成就的棋手,都一定有过流泪抽自己的瞬间。

  每个棋手在世界大赛上,都面临巨大压力。

  柯洁和阿法狗下到第三盘,发现以自己的引以为傲的全部手段,都无法奈何沉默的机器时,就流了很久眼泪。

  之前我转发过唐韦星九段失利,赛后采访面对镜头一度哽咽,流着泪对年轻棋手说“一定要趁年轻时多下出好棋”,我也非常动容。

  至于抽自己,此前柯洁在贺岁杯中代表中国出战,中日韩三国每队只有一个人,他决赛输棋的时候,也抽了自己。

  前阵子,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韩国申真谞九段面对输棋,也抽过自己。

  只是因为现在技术发达,镜头怼脸直播,让这一面越来越多被大家看到了。

  职业棋手一路走来,就是会面临许多这样的胜负瞬间。

  有时这样的压力也不止来自于自己,也来自国家荣耀。

  所以如果是中日韩围棋擂台赛这种以国家为主体的比赛,你会看到棋手会更纠结也更挣扎。

  面对已经劣势,平时围甲联赛里可以坦然认输的棋,也要再挣扎一下,拖延一下,看看能否等到对手的漏洞。

  当然,对手也在全力以赴,也是代表国家,成名已久的棋手,很难真正被翻了盘。

  那么结尾挣扎的那些棋,每一步都是公开处刑,每一步看着都在胡搅蛮缠,每一步都不体面。

  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双方棋手都压力巨大。

  中国棋手钱宇平对小林光一的一局,钱宇平身处劣势,苦苦挣扎,在最后拼出一线机会。

  他没抓住,后来认输。

  刚刚认输,研究室里的聂卫平九段等队友,指出他明明还有手段,是赢棋认输(到了现在,用AI研究,发现他当年认输时其实还是在劣势)。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抽过自己,我只知道他随后陷入极大懊悔,此后很久都被评价“性格大变,变得沉默阴郁”。

  后来小林光一打出六连胜,我们只剩下聂卫平,日本还有三人,我们退无可退。

  最后聂卫平顶住压力,三连胜为中国取得胜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了。

  日本一方也压力极大,输棋后三位日本主力剃光头明志。

  但这也没有让钱宇平走出来。

  我围棋很菜。

  只在小学时参加过市里的比赛。

  几百个孩子在露天场地里,两天循环赛,每个人要下十盘棋。

  第一盘棋我的对手是个女生,我优势很大。

  偏偏我们的棋桌安排在场地最边缘,围观的家长也包括她的父母,伸长脖子就能看到我们的对局内容。

  当她陷入劣势时,就已经控制不住,眼泪不止。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她的指甲一直在掐自己的胳膊,后来红了一大片。

  我当然理解她不是什么“女宝急了”,我完全理解这种感情(这种感情我恰好会在第二天体验),我还想要不要让一点,让她输没那么难看。

  但我不敢。

  因为实力有限,把握不好那个度,有可能一退让,我就直接翻车了。

  我也只能全力以赴。

  最后就看着她眼泪越流越多,指甲越陷越深。

  那次比赛我的成绩也很可惜。

  前八名有奖励。第七和第八要拼小分,只有保证输棋在多少盘之内,可以进前六。

  我的目标就是前六。

  结果我们小学领队记错时间,有两盘棋我没下着,直接判负。

  导致第二天的赛程,我必须全胜,才能获得名次。

  但我还是输了一盘。

  输棋的对手我认识,此前他没赢过我,只是当天压力太大了。

  那两盘棋赢一盘就能进前六,赢两盘能进前三。

  我也当场哭了。

  虽然没抽自己,不过回家后得了心肌炎,花了不少钱治好。

  后来我家里也就不让我学棋了,怕人没了。

  在我老家,辽宁本溪那种小地方,即使有了名次也没用,大家都菜。在本地学棋的小伙伴,也没有一个成为职业棋手。

  最好的成绩是一位师弟,拿了国家二级运动员,加分去了北大。

  而要走到职业棋手,是远比高考要上北大更难的道路。

  有个纪录片《跃龙门》,搜一下就能找到,就记录了好像是07年的那届定段赛。

  可以很直观感到压力。

  我看下来的感觉是,高考可比这容易太多了。

  压力更大的是,因为是在看十几年前的纪录片,我已经是开了穿越者视角。

  纪录片里那些很努力很认真的小棋手,在片子刚出来时,你会为他们紧张、焦虑。

  现在纪录片里的一部分名字已经成为世界冠军。

  对于片子里我们今天并不熟悉的名字,我们已经知道:

  “没用的,尽管你今天如此认真顽强,但十几年后,你并没有成为顶尖棋手。

  “你今天的努力,并不会为你在这条路上赢得一席之地。”

  我看转发链里还有一句:

  “围棋棋手不是应该沉稳大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嘛?”

  我也知道很多家长送孩子学棋,是想锻炼孩子有大心脏看待胜负和挫折。

  这怎么和我们想得不一样啊。

  真的可以嘛?

  答案是确实可以。

  如果只是面对生活里的挫折,确实很有帮助。

  但职业棋手的道路,就是通过千遍万遍捶打,锤打出坚韧强大的心脏后,再送去更极致的赛场,去挑战更强大更坚韧的对手。

  你永远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因为一旦强了一点,解锁的地图只会更加难。

  培养出抗挫折能力,再去挑战会带来更大挫折的地图。

  昨天我下了一盘。

  朋友的儿子,学棋一年,朋友约我陪他下一盘网棋。

  我赢了以后,朋友发来一段视频。

  里面一个还没桌子高的小朋友,也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去捂妈妈的手机镜头。

  妈妈一直安慰:他是尊重你才认真下的,他是个叔叔啦。

  隔了一会儿,手机里发来语音。

  很稚嫩的声音问我:“叔叔,为什么我中间的棋,最后没有活啊?”

  我和他视频摆了摆棋。

  他擦擦眼泪,很礼貌地说:“谢谢叔叔。”

  我感觉又看到了当时一起学棋的小伙伴。

  如果问我如何看待顶级棋手视频里的表现。

  我只能说,我很羡慕他们。

  我从来没有体验过那么巨大的压力,参与过如此激烈的竞争。

  他们也用他们的经历,为我解锁了一片地图。

  让我至少能以旁观者角度,远远往门里望上一眼。

  谢谢。